p01
p02
p03
伪装绝妙的贺兰精灵——岩羊
图文/华希良
自然界中,动物因生存进化而练就的伪装技能,可谓堪称一绝。为了躲避天敌的袭击,它们将自己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,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,相似度极高,不易觉察。譬如我们熟知的变色龙、竹节虫、石头鱼、毛毛虫、壁虎等。除此之外,在宁夏贺兰山,同样生存着一种伪装术极高的动物,那就是贺兰“精灵”——岩羊
岩羊,别名为崖羊、石羊,宁夏人称之为青羊,偶蹄目牛科岩羊类动物,属于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动物生存委员会收录为低危种,广泛分布于宁夏、新疆、西藏、青海、内蒙古等地区,但主要集中分布在宁夏贺兰山地区,为典型的高山动物。
岩羊体型中等,体长120—140厘米,头部长而狭,耳朵短小,通身为青灰色,常栖息于海拔2100米—63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地带,具有较强耐寒性,性喜群居,常以十多只、几十只一起活动
在位于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岩画风景区的山区地带,进入冬季,这些贺兰山的标志性野生动物——岩羊就开始有规律地在山脚下活动,寻找水源和食物。
时下的山野满目凋敝,草木枯黄。休闲的岩羊或盘爬于岩石之上,或静卧在草丛之中,晒着暖阳,嚼着枯草,望着四周。由于体色与岩石、枯草极为相近,整个身体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,如果不仔细观察,则极难辨认,不被觉察。一旦行人靠近或猛禽飞过,岩羊会立刻警觉起来,如果觉察危险,会成群地跳跃于崖壁、岩石之上,消失于山野、草丛之间。
近年来,由于封山禁牧、退耕还林等政策落实,特别是2017年以来为期三年的贺兰山环境整治工程实施,使得整个贺兰山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,岩羊分布数量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不足2千只增加到现在的4万余只。
滔滔黄河水,巍巍贺兰山。逐年的生态修复和独特的自然地貌特征,也造就了宁夏贺兰山独有的动植物风貌和生态景观。
p04
p05
p06
p07
p08
p09
p10
p11
p12
p13
p14
p15
p16
p17
p18
p19
p20
p21
p22
p23
p24
我的更多文章:
宽窄巷子,感受老成都的味道
新年,我在黄河迎日出
疫情难挡的火热夜市
贺兰岩画,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
烟火日盛的乡村集市
宁夏黄河湿地再现越冬灰鹤
芦苇丛跃动的“小精灵”——文须雀
中科羊草,冬日碱滩添“绿意”
- 月经的5大传言 是谎言还是真相(0)
- 保持性高潮不落的9大招(0)
- 妇女有白带都是病吗(0)
- 月经期为什么鼻子会出血(0)
- 女人全身13个最吸引人的部位(0)